很多人喜歡吃魚,卻很嫌棄魚腥味。從一開始處理魚的時候,注意一些技巧,不論是什么魚,只要去掉五個地方,就能去除絕大部分的魚腥味。
洗黏液。大家處理魚,刮掉魚鱗通常是必要的。魚鱗腥味重,其實魚身的黏液腥味也很重,但它不像魚鱗那樣好處理,分享一個小技巧,用食鹽涂抹在魚身上,靜置10分鐘,然后在流水下沖洗干凈就可以了。
抽腥線。魚腥線處于魚身兩側中間的地方,絕大多數海魚的魚腥線腥味并不重,主要是草魚、鯉魚等淡水魚腥線味道較重。去除方法是:在側身前端和尾巴處各切一刀,然后從前端處找到一根白色的線,邊輕輕拍打魚身,邊輕輕抽出來就行。注意技巧,一定要緩慢抽取,否則容易斷。
去喉骨。魚喉骨就是人們常說的魚的“嗓子眼”或“后槽牙”。它是一塊骨頭,魚腥味很重,直接去掉就行。由于比較尖銳,而且很硬,去的時候要小心扎手。
沖魚血。其實魚血才是魚身上腥味最重的,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,或者說不知道該如何清洗。清洗方法是:把魚身切開幾刀,然后放在流水下沖洗10分鐘左右。如果嫌麻煩就泡在清水里,10分鐘換一次水,浸泡2~3次就可以了。
撕黑膜。魚腹里兩側有一層黑色的膜,也叫“黑衣”。黑膜不僅腥味重,還積累了很多雜質、細菌、重金屬等,影響健康,所以一定要清洗干凈。
總的來說,處理魚時除了刮魚鱗,還要洗黏液、抽腥線、去喉骨、沖魚血、撕黑膜。這樣,魚腥味就能“一掃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