勤儉節(jié)約是中華民族自古至今的美德,那么,我們在日常飲食中該如何科學飲食、避免餐飲浪費呢?
人們每日需要多少食物?根據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》建議,一個健康輕體力勞動者每日需要的能量為:成年女性為1800千卡;成年男性為2250千卡。對應到具體飲食就是:
成年女性:主食類275克左右,蔬菜400克,水果200克,畜禽肉50克,水產品50克,蛋類40克,大豆15克,堅果10克,乳制品300克,油25克,鹽5克。
成年男性:主食類350克左右,蔬菜450克,水果300克,畜禽肉75克,水產品75克,蛋類50克,大豆15克,堅果10克,乳制品300克,油25克,鹽5克。
辦公室工作人員參照以上建議搭配自己的每日三餐(因某些食材屬性的原因,每次購買不可能1兩或幾克,可以按照每周的量來計量,一周下來平均每日達到建議量即可。需要注意的是,此處的建議量是指食材去皮去殼等處理后可食用部分的生重),既能保證健康營養(yǎng),又不浪費糧食。
再來看看我們一天中重要的午餐。中午工作餐大多數人都在外解決。如果是到飯店就餐,可以參考十個人點九個人的量??梢愿鶕赜蛱攸c來定,比如北方有些飯店提供的菜量比較大,三個人點兩個人的菜都差不多;南方有些飯店提供的菜量比較小,可以每人一菜的量來點,不夠再點第二份。飯店方需要改進之處在于是否可以提供半碗米飯,因為經常有些顧客一碗米飯不夠、兩碗吃不掉。
如果點快餐類食物,可以點一份,然后下午茶時間補充一些點心類食品。速食類快餐多數高脂高鹽高糖,要少吃。希望快餐的經營者盡快推出符合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》的健康類飲食,少油、少糖、少鹽,同時可以按照大小份進行售賣,滿足不同食量顧客的需求。
再說說我們的居家飲食。我們經常周末購買許多蔬菜、肉類放入冰箱,留待下一周食用。但有時加班或者有事來不及做飯,會導致冰箱的菜腐爛,直接進了垃圾桶。對于這類浪費可采取的辦法很多,比如有些城市有專營蔬菜水果的小店或者手機APP可以買菜,這些地區(qū)可以周末少買一些菜,平時晚上回家路上在小店里買一點或者下班時通過APP買菜。對于沒有蔬菜專營店的地區(qū),可以回家將蔬菜分類包裝好,放入冰箱保存,以減少腐爛的種類和速度,不適合放入冰箱的食材盡快食用完。
最后說到浪費,筆者想來談談時下正在治理的網絡吃播現(xiàn)象。過去一段時間,人們經常會在網絡看到一些“大胃王”的直播視頻,通常情況下,“大胃王”們飯量驚人。這些吃播視頻后來經過一些人的現(xiàn)身說法后被證實是不真實的,目的主要是為了圈粉做營銷。這種做法不僅浪費了糧食,還誤導了大眾,特別是未成年人,應予以堅決抵制。
從人體的身體結構和消化功能來看,胃容量都是有限的,消化需要時間。正常情況下,運動的人會比不運動的人吃得多一些,干體力活的比坐辦公室的吃得多一些,但是再多也不可能真的在短時間內吃掉視頻中的飯量。從健康角度講,飲食要適量,過多過少對身體都不好。長期攝入高脂、高糖和高鹽的食物,會給身體帶來很大的負擔,可能會引起肥胖、高血壓、高血脂等疾病,進而還會擠占醫(yī)療資源。到目前為止,無論國內還是國外,都沒有所謂的“干吃不胖”的飲食方法。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,我們更要尊重自然規(guī)律,不暴飲暴食。
勤儉節(jié)約是一種美德,同時也能培養(yǎng)我們科學飲食的好習慣。